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奖牌“同心跃”伴随着光影逐渐旋转,牡丹盛开、礼花绽放以及三江交汇等象征性元素显得尤为耀目,引人注目。

将于11月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此次全运会,“同心跃”将见证全国运动员的巅峰时刻。这款奖牌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胜利象征,还承载了设计师林鸿胜、黎伟杰及其团队的用心与热情,描绘出一份深藏感情的创意礼物。
细节之处的匠心独运传递出“三三不尽、生生不息”的寓意。
今年六月,“同心跃”奖牌面世。其总设计师林鸿胜介绍,这枚奖牌展现了粤港澳三地共攀高峰、携手未来的美好期待。奖牌缎带采用“中国红”主色调,图案上融入牡丹、木棉、紫荆和莲花等花卉,它们象征三地的特色花卉;挂环则以“同心结”为形,灵感源自港珠澳大桥。这些元素不仅彰显出设计巧思,更呈现了中华文化与大湾区城市特征的完美融入。
在奖牌的正面,最亮眼莫过于盛开的同心礼花,其由三地代表花瓣交叠组成,展现了融合发展与充满活力的大湾区特质。环绕外缘的三组条带首尾相连,造型如莫比乌斯环般内外贯通;而66道年轮细腻地记录了自1959年全运会创办至今的66年历史。
另一个特色设计是奖牌中处处蕴含数字“3”的元素,这一细节既表达了“三三不尽”的深层寓意,又与莫比乌斯环象征的“生生不息”相互辉映。奖牌反面刻有吉祥物中华白海豚“喜洋洋”,其周围的浪花以巧妙的构图组成数字“15”,象征第十五届全运会,同时寓意体育梦想在心中不断激荡延续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枚奖牌尝试通过无文字化设计去表达内涵。设计师以抽象的视觉语言,用同心礼花寓意团结与生机,并辅以牡丹象征祖国依托,使得奖牌呈现了一幅“盛世绽芳华”的宏大画卷。
设计复杂的背后更是创意团队的执着探索。
作为设计总负责人,林鸿胜回忆获知设计委任时,既欣喜又倍感挑战。他所在团队要承担国家层面的创作重任,容不得丝毫差错。最终,他们用五个多月完成奖牌设计,其中前半部分聚焦构思创意,后半部分攻克生产工艺。
设计师黎伟杰提到,由于对细节追求极致,设计团队需要在诸多方案中不断探讨打磨,不少会议持续到深夜。尽管过程充满压力,每位成员依旧全情投入,将心血倾注在每一细节中。
当设计理念最终转化为实物时,这些承载寓意与艺术价值的奖牌让团队成员倍感自豪。他们深信,自己的创作不仅仅是对国家与赛事的献礼,还为全运会注入了鲜明的文化底蕴。
香港特区政府全运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表示,“同心跃”奖牌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极为独特,这次设计经历更标志着香港设计师能力的高度肯定。
“同心跃”奖牌也成为三地协作与拼搏精神的见证。
在设计过程中,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相互碰撞,共同完成。林鸿胜坦言,自己的内地伙伴对中华文化的解读深入透彻,而港澳设计师则擅长国际化表达,两者相结合让创意具有更加多元开放的特质。
为了提升作品质感,设计团队调试了三种不同技术,从高光打磨到散砂效果,再到哑光处理,不同工艺结合使奖牌焕发出层次丰富的光彩。这些精研细作,让每一枚奖牌成为艺术与匠心的结晶。
8月残特奥会奖牌“同心暖”亮相后,所有奖牌设计逐步揭晓。“同心暖”的挂环设计取自岭南传统“镬耳屋”,象征温暖与支持,与上一版奖牌形成“一海一地、一古一今”的互文关系,通过对文化与未来的理解,将寓意融入设计语言。

林鸿胜表示,希望奖牌被运动员拿起那一刻,不仅感受到它的重量,更能感知奖牌所传递的拼搏、梦想与融合的力量。通过这件特殊的物品,让匠心、努力以及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共同在赛场熠熠生辉。